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古典書籍浩如煙海,其中不乏我國的珍貴文物檔案。由于常年戰亂、朝代更替,國的古籍文獻出現了酸化和脆化現象,加大了珍貴文物檔案毀滅的危險。如何延緩我國珍貴的文物檔案壽命,使其能夠更加長久的流傳下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刻不容緩的任務。
文物檔案尤其是紙質檔案在保存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遭受害蟲、霉菌或者其它有害生物的入侵,其被毀壞率是觸目驚心的。危害檔案的生物主要是檔案圖書害蟲,也稱文獻害蟲和霉菌,我國現已經有記述的檔案圖書害蟲有87種,隸屬于6個目,22個科,其中檔案圖書害蟲能直接侵蝕文獻載體,對文物的損害通常是漸進的、隱蔽的,在初始階段肉眼不容易發現,而一旦發現,問題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了。霉菌則通過所分泌的特殊酶類將文獻載體分解成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將其吸收。這兩種生物往往會造成重要歷史檔案的破壞,有時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目前,我國文博單位對于檔案圖書類文物的儲藏條件有限,多存放于普通庫房內并放置一些樟腦等防蟲藥劑,同時,使用空調系統維持庫房溫濕度的平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保存條件與歐美國家相比,依然有著很大的差距,蟲害發生的機率也大的多。因此,找到一種有效的文物害蟲防治方法,已迫在眉睫。
圖1 遭受蟲霉侵蝕的紙質文物檔案
一、防治害蟲方式
文物害蟲防治一般分為預防和殺滅兩部分。近年來,文物害蟲防治大多采用化學方法,在文物庫房投放樟腦等防蟲藥劑防蟲、利用化學藥劑進行熏蒸處理來殺蟲。從防蟲效果來看,由于常年使用樟腦,導致文物害蟲的抗藥性增強,藥效降低,驅蟲性能大不如前,防蟲效果日趨乏力。
在害蟲殺滅方面,所用熏蒸藥劑多為環氧乙烷、溴甲烷、硫酰氟等廣譜殺蟲劑。雖然經過熏蒸處理可將害蟲徹底殺滅,但這些藥劑都是毒性很強的化學氣體,使用中對工作人員和環境都具有一定的威脅。即使是投放樟腦等防蟲藥劑,長期使用也不可避免地會對人和環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這些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物保護領域常用的熏蒸劑將逐步受到限制。以溴甲烷為例,2010年,溴甲烷在我國已被禁止使用。鑒于上述情況,在文物害蟲防治工作中,尋求一些更安全、有效、環保的技術方法已成為文物保護技術人員無法回避的重要任務。
二、殺蟲方向
目前,科技人員普遍認為適當的物理方法是我們應當著力開發的方向,其中低氧氣調技術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低氧氣調技術指的是搭建密閉空間,并向該空間內充入潔凈氮氣,使密閉空間內的氧氣濃度降低至較低水平,隔絕害蟲及部分霉菌賴以生存的氧源,以降低害蟲新陳代謝的活性,造成害蟲窒息死亡并抑制霉菌生長,以達到殺蟲抑菌的目的。氮氣是一種惰性氣體,是空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在常溫、常壓下,不與其他化學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利用氮氣的化學穩定性,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其應用于珍貴文物的保存和保護,日益為文物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所關注。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的“獨立宣言”就密封于氮氣環境中永久保護;意大利、法國十多年前就成功地將低氧氣調技術應用于文物的保護;近年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等單位,先后利用低氧氣調技術在文物保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而北京房山云居寺“99石經回藏”,則是我國應用氮氣庫技術進行文物保護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典型例證。
三、展 望
研究表明,低氧氣調殺蟲法在使用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無影響,不會對文物檔案造成損害,同時能夠保證密閉空間內的溫度和濕度恒定,有效避免了因外界溫濕度變化對文物檔案造成的不良影響;另外,低氧氣調殺蟲法使用相對便捷、易操作,在將來文物、圖書、檔案殺蟲領域將成為主流殺蟲法。
參考文獻:
[1](李燦)中國檔案圖書害蟲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
[2](劉樹林)充氮降氧技術在文物害蟲防治工作中的應用研究。